为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党的二十大精神,进一步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动员广大家庭参与我市精神文明建设,充分发挥“文明家庭”的示范引领作用。在重阳佳节来临之际,平顶山市文明办特推出“佳节话家风”文明家庭先进事迹风采展,带我们走进身边的典型,聆听、学习感人事迹,引领带动广大市民建设好家庭、涵养好家教、培育好家风,以好家风涵养社会文明好风气,凝聚社会文明正能量。
7.黄召伟家庭
黄召伟,男,中共党员,现任平顶山市郏县广阔天地乡邱庄村党支部副书记。
黄召伟家庭是一个爱岗敬业、温馨和睦的家庭。2019年4月,黄召伟被确诊为恶性甲状腺瘤,在村干部多次劝说下才到郑州手术。术后第6天,他就出了院,伤口还没长好就投入到工作中。2021年11月26日,黄召伟参加完乡里晨会骑电动车回村完善村集体经济项目手续时发生车祸。在医院,他打了4针麻药、拔了2颗牙,唇侧骨壁脱落缝合36针。他在陷入半昏迷状态时,伸手比划着要写字,医护人员找来纸笔,他歪歪斜斜写下“回去要落实五美庭院、脱贫攻坚工作”。他任村干部十五年来始终恪尽职守,不论是脱贫攻坚、乡村振兴、疫情防控和应对汛情,一样都没有缺席。
黄召伟在家兄妹排行老三,父母常年和他生活在一起,无论在外边工作到什么时候,每回到家,早上必到父母的床前问安,父母哪个生病,他都在医院陪护,给两个老人洗衣、做饭,想吃水果、肉类、饼干等各种食品,他都积极满足,两位老人常吃的药,他都经常备着。妻子是家里的贤内助,也是他工作的坚强后盾,2个儿子在他的感召下,都非常孝敬老人,分别成为了一名光荣的中共党员和共青团员。黄召伟经常说:“人这一生父母只有二人,父母养你小,你要养他到老。儿行千里母担忧,无论在外多晚回到家,都要看看父母,让他们放心。”家和万事兴,家庭的温馨和睦是黄召伟踏实工作的坚强后盾。
黄召伟家庭被评为第三届平顶山市文明家庭、平顶山市最美家庭。黄召伟被评为平顶山优秀共产党员、优秀民兵干部、平顶山市抗击新冠肺炎疫情先进个人、感动鹰城2021年度人物。
8.韩翠甫家庭
韩翠甫,男,汉族,今年72岁,初中文化,务农,家住叶县仙台镇韩庄寺村,现任村文化管理员。韩翠甫家庭是一个温馨和睦的“红色党史”收藏家庭。从1991年开始收藏“红色党史”资料,家里有收藏品上万件,他的家实际上就是一个红色党史教育展览馆,每年镇上的学校组织学生前来接受教育,他既是收藏者,也是解说员。30多年过去了,家里人从不理解,到理解再到支持,再到开办展览馆,付出了很多。他收藏的“宝贝”有:南昌起义、井冈山故事,五次反“围剿”、湘江战役,遵义会议等资料;毛主席的著作、像章、照片、画像、纪念章、抗美援朝报纸、图片……有一次为了收藏“备战备荒为人民”七个字的细瓷碗,他徒步20公里前去收购,回来时狂风大作、风雨交加,他滑到在路边沟里,自己摔伤了,但把这个收藏品紧紧抱在怀里毫发未损。为了使自己的红色收藏品更加丰富,他托关系四处打听,只要听说哪里有,他立马放下手头的事,飞快地赶过去。
韩翠甫在家里,是个好丈夫,30多年来夫妻二人恩恩爱爱,平时韩翠甫忙于搞收藏,家里的活妻子总是默默承担,毫无怨言。儿子儿媳对老两口也孝顺有佳,他们全家人从没有红过脸,吵过嘴,遇到有争议的问题,全家民主讨论,少数服从多数。与兄弟姐妹、邻里相处融洽,互相帮忙,其乐融融。
韩翠甫有一儿一女,夫妻俩坚持言传身教,始终把对孩子的素质教育放在首位。学习之余,他们经常引导儿子女儿多看一些具有教育意义的书籍,使他们从小就树立起善于学习、孝敬老人、乐于助人、堂堂正正做人踏踏实实做事的思想意识。现在女儿在婆家夫妻恩爱孝敬公婆,儿子在外创业致富,诚实守信,小家庭的生活也是幸福美满其乐融融。
韩翠甫,只是一位普普通通的农民,但就是这样一位平凡的人做到了常人难以做的事情,为红色文化收藏贡献了自己的大半生,为后代人民积累了宝贵的精神财富。
韩翠甫家庭被评为河南省最美家庭、第三届平顶山市文明家庭。
9.罗德青家庭
罗德青,男,中共党员,舞钢市武功乡罗湾村村民。
罗德青1948年5月参加中国人民解放军,1949年4月9日加入中国共产党,先后参加济南战役、淮海战役、渡江战役、浙江绍兴剿匪、解放浙江京塘岛战斗、抗美援朝战争等,共荣立三等功7次,四等功3次。参加革命74年,党龄73年,无论当兵打仗还是和平建设时期乃至离休之后,都怀着满腔赤诚和热情,一直在为党、为人民工作。
岗位能手,只讲奉献
1956年5月,27岁的罗德青从部队转业,退伍后的罗德青先后在河北省南宫县拖拉机站、河北邯郸修造厂、河南舞阳县化肥厂等单位工作。1962年,罗德青调到舞阳县拖拉机站工作,直至1980年离休。罗德青常说,新中国来之不易,是无数革命先烈用鲜血和生命换来的。虽然不在战场了,但也要拿出战场上的拼搏精神,不向困难所屈服。也要像一个战士一样,建设好我们的国家所以。无论在那个岗位,罗德青都是兢兢业业,默默奉献。
叶落归根,发挥余热
1980年12月因伤病原因罗德青离职休养,回到了他的家乡,舞钢市武功乡罗湾村颐养天年。罗德青和妻子杨付仙育有两男两女,儿女们都在外地工作,一直想接老两口一起生活,但罗德青拒绝了孩子们的一片孝心,他想趁着自己身子还算硬朗,继续发挥余热,为家乡的各项建设出钱出力。老两口把自己的生活安排得有条有理,自己动手在院子里种菜养花,养鸡养鸭,儿女们到了节假日和星期天回来看看他们,一家人其乐融融,院子里总会飘起阵阵的笑声。
罗德青参加战役奋勇向前、参加党员会议风雨无阻。回村后邻里之间有了矛盾他积极帮着协调,遇到村里难缠的“刺头”,他帮着去做思想工作;村里修广场,他无偿捐物出力;村里志愿服务活动,他踊跃报名参加;新冠肺炎疫情期间,他主动参与防控工作。自党史学习教育开展以来,他深入到学校、农村、企业做党史宣讲20余场次。
注重家风,传承家教
罗德清和妻子杨付仙很注重对子女的教育。他们引导孩子从小就懂得热爱国家、孝敬长辈,做人要诚实、自强、自立、自信。孙子罗小龙在部队也像爷爷一样表现优秀,2020年荣立三等功。
罗德清一家良好的家风代代相传,热爱祖国、甘于奉献的担当精神感染着身边的每一个人,温馨和谐的家庭赢得了村里群众的肯定和赞誉。
罗德青家庭被评为河南省最美家庭、第三届平顶山市文明家庭。罗德青获得河南省优秀退役军人提名奖、被评为平顶山市“乡村光荣榜”好乡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