话家风 传美德|文明家庭事迹展播(四)
发布日期:2023-10-26    添加者:平顶山市文明网     浏览量:

为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党的二十大精神,进一步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动员广大家庭参与我市精神文明建设,充分发挥“文明家庭”的示范引领作用,平顶山市文明办特推出文明家庭先进事迹风采展,带我们走进身边的典型,聆听、学习感人事迹,引领带动广大市民建设好家庭、涵养好家教、培育好家风,以好家风涵养社会文明好风气,凝聚社会文明正能量。

7.雷军锋家庭

图片1.jpg

雷军锋,女,汝州市地矿局科长

雷军锋家庭系四口之家,是一个和谐美满的家庭。夫妻二人都在汝州市地矿局工作,是一对“地矿工作夫妻档”。多年来,两人在工作中互相支持、共同进步,在生活中互相理解、互相照顾。用点点滴滴诠释了家与爱的真谛。

日常生活有爱心

生活中雷军锋夫妻俩平等相待,和睦相处,遇事共同商量,求大同,存小异,勤俭持家,孝敬父母,团结邻里,家务事处理得井井有条,家里家外整洁舒适,时常受到邻里的称赞。

对待工作有热情

夫妻俩爱岗敬业,忠于职守,任劳任怨,默默奉献,立足本职,勤奋踏实,得到了同事们的广泛肯定和单位领导的一致认可。雷军锋和丈夫自2003年以来连续18年考核均为优秀;丈夫李伟被河南省国土资源厅评为“六五”普法工作先进个人,并多次被汝州市委、市政府评为先进个人;雷军锋被河南省国土资源厅评为优秀督察员。

家庭教育有爱意

在做好本职工作的同时,雷军锋和丈夫从未忽略对子女的教育。他们非常重视培养孩子良好的道德品质和生活、学习习惯,夫妻二人以身作则、言传身教,用爱的力量创造出良好的家庭氛围,使孩子在潜移制化中受到教育。雷军锋和丈夫发挥榜样力量助力子女健康成长。在他们的教育下,子女在家中尊敬长辈、孝敬父母、自理能力强;在学校尊重老师,乐于助人,兴趣广泛,成绩一直名列前茅,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女儿李梦涵2019年的作品《那年青春》在校园文学全国征文大赛中荣获学生组二等奖2021年考入河海大学后遴选进入河海大学“1442”工程精英人才库,并被推选为入党积极分子;2021年寒假期间,李梦涵主动参与汝州市妇联组织的疫情防控巾帼志愿服务活动,被授予优秀志愿者;其参与的寒假社会实践活动,也被评为院级优秀团队实践项目。儿子李梦博性格活泼,兴趣广泛,自入学以来被评为优秀学生、校级学霸、优秀班干部、优秀安全卫士、进步之星、和美好少年等,获得庆六一书画展一等奖、口算一等奖等荣誉。

雷军锋家庭被评为第三届平顶山市文明家庭。

8.卢国记家庭

图片2.jpg

卢国记,男,中共党员,平顶山市城乡一体化示范区滍阳镇西滍村党支部书记、村委会主任。

卢国记家庭始终坚信构建和谐家庭就是谋求一个“和”字,全家人互敬互爱,积极进取,勤俭持家。卢国记带领村两委修缮排水沟、硬化道路、改貌升级卫生所、美化幼儿园、小学、修建娱乐场所同时,多方争取资金,积极兴办各项社会事业,新农村建设成效凸现,解决了群众的“六难”问题赢得了群众的信赖和支持。

卢国记深深地懂得好的家庭才能成就好的事业、好的人生,夫妻二人多年来在生活中相互照顾、相敬如宾、相互信任、相互理解、相互支持、相互取长补短,遇到困惑相互开导、相互帮助,有困难共同面对,出了问题共同协商解决,成为人人羡慕的模范夫妇。卢国记还时常子女谈心交流,用正确的价值观引导他们。

爱人王志芳一位普通的农家妇女。她依托科技脱贫致富,用贤惠体贴关爱家人,用正直和善良帮助困难乡亲,树立起新时期农村妇女的新形象。在家庭方面,王志芳三十年如一日,精心伺候着老人,从不嫌脏,毫无怨言。多年来夫妻和睦,尊老爱幼,团结邻里,乐于助人,是镇里有口皆碑的“模范家庭”。长期以来,她全力支持丈夫的事业,侍奉老人,教导孩子,料理家务,经常受到邻里的称赞

夫妇十分注重言传身教,总是以身作则教育儿女。每年特定时候,卢国记、王志芳夫妇就会带着孩子到村里孤寡老人家中,探望老人,跟老人闲谈家常,送上礼品和慰问金,让孩子们在为老人家送温暖、献爱心的过程中,传承着中华民族尊老、敬老的传统美德。儿子、长女、儿媳受到卢国记夫妻的感染,始终将尊老爱幼放在心中,对于长辈们的教诲也铭记于心

卢国记家庭被评为河南省最美家庭、第二届平顶山市文明家庭。卢国记被评为河南省劳动模范、2021年上半年“河南好人”平顶山市劳动模范。

9.朱雪晓家庭

图片3.jpg

朱雪晓,女,中共党员,宝丰县文广旅局公共文化服务党支部组织委员。

朱雪晓有一个四世同堂20余口人的大家庭,这个大家庭爱国守法、平等和谐、家教良好、家风淳朴,被大家争相称颂。

爱国守法获得荣光

朱雪晓的父亲是文广旅局一名老党员。他爱国爱党踏实肯干两袖清风。受父亲的影响,朱雪晓也光荣加入了中国共产党。无论是工作还是生活,她都严、宽以待人,坚守底线、遵纪守法,多次荣获省、市、县级的“优秀党员”、“优秀工作者”等多种荣誉称号。

2021年,在举国上下庆祝党的百年华诞活动中,朱雪晓的父亲收获一枚闪着金光的“光荣在党50年”纪念章。得知这个好消息,全家人欢聚一堂分享这份荣光,为年迈的父亲戴上纪念章并拍照留念,一起回忆党领导人民走过的峥嵘岁月,期盼祖国更加繁荣昌盛、国泰民安。

礼仪之家温馨和谐

朱雪晓的家是一个注重礼仪的家,在父母的生日或是中华传统节日里,家人们总是不约而同地回到父母身边,谈论工作、生活,一家人融洽相聚,偶尔还举办“家庭联欢晚会”,在欢声笑语中尽享天伦之乐。

从前每逢端午节来临之际,朱雪晓父亲都要煮一大锅亲手包的蜜枣花生粽子,喊女儿们回家来吃吃拿拿,讲屈原与端午节的故事,手把手教授女儿包粽子技术。现在父亲卧病在床,女儿们接过接力棒,每逢端午节就带着孩子包了粽子送给父母品尝,把中华传统文化在优良的家风中一代代传承下去。

姊妹之间亲情守望

在父母的言传身教下,朱雪晓姊妹人相处得十分融洽,无论谁家有事,其他人都会及时伸出援手,竭力相帮。比如大姐家的姑娘出嫁时,需要从老家出门。但由于老家的房子长期闲置,杂草丛生脏乱不堪,朱雪晓就和自己的爱人、二姐、小妹等亲人回去帮忙,刷白墙、除杂草、铲垃圾、贴墙画,收拾得干净整洁,接亲镜头里的老房子格外上境。小妹家生活比较困难,婚后一直没有自己的房子,这也成为姐姐哥哥们的心病。她小妹家筹资买房时,姊妹几个都拿出资金援助小妹,困难时刻显真情。

齐心协力挽救父亲

随着年岁渐长,朱雪晓的父母患上了高血压、糖尿病、脑血栓等许多疾病,住院几乎成了家常便饭。一年冬天,朱雪晓父亲因肺结核住院。入院时,医生根据多年的临床经验告诉儿女们,一般情况下,82岁高龄得肺结核最快两个月生命就会走到尽头。

为了挽救父亲的生命,姊妹几个商量决定根据各自时间和专长分工协作——有人在医院值白班,有人值夜班,有人跑前跑后找专家为父亲把脉问诊、寻找良药,有人做好一日三顿营养餐往医院送,有人留在家中照顾老母亲,事情被安排得有条不紊。在父亲病重期间,朱雪晓姊妹几个经过共同努力,最终将奄奄一息的老父亲从鬼门关前拉回人间。当主治医生拿到连续3次都是痰检阴性的化验单时,忍不住连连感叹:“这是我万万没有想到的事,简直就是医疗界的奇迹!”

再接再厉伺候爹娘

在朱雪晓姊妹们的精心照料下,瘫痪在床十多来的父亲身上没有长过一个褥疮。但天有不测风云,人有旦夕祸福,母亲因二次脑梗瘫痪在床。朱雪晓姊妹们毫不退缩,每人一周轮流在家伺候两位老人,其他人只要有空就回来,帮助主力干点活,减轻其压力;陪父母说说话,抚慰老人心。

喂饭是个老大难,因为母亲吃饭嘴张不开,饭送进嘴里也是难事;父亲吞咽功能不好,经常被呛得咳个不停。姊妹几个将各种肉、蛋、奶及各种蔬菜、五谷杂粮掺在一起,做熟后用料理机打成糊糊。给母亲喂饭时用大粗针管慢慢挤入嘴,给父亲喂饭时小口送食,常常一顿饭能喂几个小时。

高龄的父母有着不同程度的老年痴呆。儿女们除了在饮食、冷暖上格外劳心劳力外,还要帮助老人擦屎端尿,清洗身体,换洗衣老人因长期卧床不运动而导致经常便秘,姊妹几个还毫不犹豫地帮老人排便

家和万事兴

朱雪晓在淳朴的家风中生活、成长,她的姊妹们在工作中兢兢业业、认真负责,连年被评为先进工作者。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她们的儿女们在生活中尊老爱幼,勤俭节约;在学习上比学赶帮,除了一个小学生外,其余6个孩子都考上了大学,其中一个博士生、两个研究生。也许这就是我们常说的——家和万事兴。

朱雪晓家庭被评为第三届平顶山市文明家庭、平顶山市最美家庭。朱雪晓被河南省文化厅评为先进个人,被市群众艺术馆、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评为优秀工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