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党的二十大精神,进一步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动员广大家庭参与我市精神文明建设,充分发挥“文明家庭”的示范引领作用,平顶山市文明办特推出“文明家庭”先进事迹风采展,带我们走进身边的典型,聆听、学习感人事迹,引领带动广大市民建设好家庭、涵养好家教、培育好家风,以好家风涵养社会文明好风气,凝聚社会文明正能量。
13.焦顺家庭
焦顺,男,中共党员,国家税务总局汝州市税务局退休干部。
焦顺家庭是一个甘于奉献、勤俭持家的家庭,淡泊名利、甘于奉献,把劳模精神作为家风延续传承。
执着坚守,践行先锋模范
出生于1940年的焦顺,1959年响应国家号召入伍。1971年光荣加入中国共产党。服役中,在一次外出执行任务时摔伤了腰。他不愿再拖累部队,毅然要求复员。1976年,在组织的关怀下,焦顺被安排到纸坊税务所工作。他保持和发扬了军人的优良传统和作风,从没有因病耽误过工作,且月月超额完成税收任务,被誉为税务战线上的“铁人”。1997年12月,他被人事部、国家税务总局授予“全国税务系统先进工作者”荣誉称号。2000年4月,被国务院命名为全国先进工作者。2020年10月,荣获由中共中央、国务院、中央军委颁发的“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周年”纪念章。2021年4月入选平顶山市劳模雕塑园。
平淡是真,传承家庭美德
焦顺的家距税务所10多公里,由于他身体有疾行走不便,上下班常常要走两三个小时。为了不耽误工作,他总是天不亮就上路,后来病情加重,实在走不动,瘦小体弱的老伴儿就用架子车拉着他上下班。焦顺有两女一子,孩子们从小到大,听他说得最多的话就是“公家的东西咱一分钱也不能拿”!女儿出嫁和儿子结婚时,他怕商户们知道了赶来送礼,以后不好工作,他请几家挨近的亲戚来家吃了一顿大锅熬粉条菜算是把婚事办了。一家人在平凡中坚守着人生的本真,家庭氛围风清气正,其乐融融。
铭记感恩,奉献无私大爱
焦顺常年多病缠身,却从没让单位报销过一分钱的药费,从没享受过一分钱的救济。两次调资、多次评先的机会他都让给了别人。退休后的焦顺经常义务为群众修理农机器具和家电,还培养了三个徒弟,无私地把技术传授给他们。焦顺常说:“没有党组织的关怀就没有我的今天。”他多次自愿交纳特殊党费,表达对党的赤诚之心。他还资助多名困难学生完成学业。焦顺因为糖尿病并发症右眼失明 ,每天通过收音机听新闻,用通俗易懂的语言向周围群众宣讲国家大事方针。还到村里的小学为孩子们讲党史故事,传承红色基因。
2021年3月,焦顺又自愿放弃申报全国劳模大病补助金。他说:“去年新冠肺炎疫情发生以来,国家不计成本免费为患者治疗,大力实施减税降费,国家财政紧张,我作为一名老党员也应该贡献我的微薄之力,让资金用在更加需要的地方。”
焦顺用言传身教潜移默化地影响着家人,以榜样的力量涵养着朴素的家风。焦顺家庭被评为全国五好家庭、河南省最美家庭、第二届平顶山市文明家庭。
14.贾海峰家庭
贾海峰,男,中共党员,鲁山县教体局中学高级教师。
贾海峰家庭系四口之家,是一个书香致远的家庭。腹有诗书,其品自高;腹有诗书,其德自谦;腹有诗书,其身自正。在贾海峰的家庭里,读书是家庭成员间共有的爱好。多年来,贾海峰家庭始终把终身学习、丰富自我当作一种信念和境界去追求,共同成长,通过阅读,开阔了视野、增长了见闻、丰富了学识、陶冶了情操。略有空闲,全家都捧起书来,家庭中总氤氲着浓浓的书香。
作为一名新时期的共产党员、2020年河南省百姓学习之星(全省仅20人),贾海峰坚持把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作为学习的重中之重。工作之余,把《论语》《道德经》《诗经》《教子有方》等中华经典传统文化的学习作为每日的必修课,学习已经成为一种习惯和自觉。作为市县红色故事宣讲人,他把大美鲁山、党史教育、鲁山红色故事等宣讲作为自己人生的一种姿势,在宣讲中演绎别样人生价值。几年来,先后为街道、社区、学校宣讲10余次,引起广大职工、群众和学生共鸣,收到良好反响。2022年3月以《锻造作风,实干立身,做新时代好干部》为题,先后为全县科级干部和中青年干部上“能力作风”党课,人民网、凤凰网、大河报等媒体相继报道。
工作之余,贾海峰热爱写作,把生活感悟、人生心得诉诸笔端,先后在鲁山《尧神》《鲁山文艺》《河南思客》发表文章十余篇,为鲁山首届杜鹃花节创作诗歌《杜鹃花开情意浓》,时评《清正廉洁永远是时代的呼唤》在“清风平顶山”刊发,诗歌《迎接风清日朗的春天》、散文《又是一年麦黄黄》荣登“学习强国”。
妻子刘小利也是一名中学高级教师,忠于党的教育事业,兢兢业业,任劳任怨,在教育战线度过了23个春秋,曾获得河南省骨干教师、平顶山市学术技术带头人等荣誉。工作之余,刘小利把自己的教育教学管理经验加以总结付诸文字,师德征文《爱的沟通,连接孩子情感的纽带》获2018年省级三等奖;《用爱,推开那扇久违的心扉》在2019年河南省“学习时代楷模,成就出彩人生”师德主题教育征文活动中,荣获省级一等奖。2021年,被评为“平顶山市拔尖人才”。
作为第五届鹰城美德少年,大女儿贾梓轩热爱读书,知识面广,踊跃参加各项活动,在学校和市、县的各类比赛活动中多次摘金夺银,并以全市一等奖第一名的成绩,代表河南省在全国中华魂演讲比赛中荣获一等奖。
次女贾梓源从幼儿园开始,每天早上坚持背诵四书五经等中华经典,至今已有五年。截至目前,已背完《三字经》《弟子规》《孝经》《声律启蒙》《论语》《大学》《中庸》《唐诗三百首》《宋词一百首》等,《诗经》305篇背会150篇。积极参加学校组织的各种活动,先后在全县学雷锋讲故事比赛、红色故事演讲比赛、中华魂演讲比赛、平顶山市经典诵读大赛等活动中获奖,多次被学校评为“读书小博士”,被鲁山图书馆评为“最美阅读推广人”。
贾海峰家庭还是一个热心公益的家庭,积极参与推广公益阅读活动。贾海峰和大女儿贾梓轩参加《魅力鲁山师生悦读公益活动》电视录制,赢得群众一致好评。作为“书香鲁山”活动志愿者,父女俩积极投身“书香鲁山公益阅读”推广活动,惠及家庭200余个,父女二人先后被评为“鲁山县文明志愿者”。
“撑一支长篙,向青草更青处漫溯。满载一船星辉, 在星辉斑斓里放歌。”在以后的日子里,贾海峰家庭会进一步树立终身学习观,以“苟日新,日日新”的良好心态,在书海中遨游,努力构建“书香家庭”。
贾海峰家庭被评为第二届平顶山市文明家庭。
15.邵振召家庭
邵振召,男,中共党员,平顶山市棉麻公司保卫科科长。
邵振召家庭是一个敬业奉献的家庭。邵振召热爱学习,业务过硬,工作勤恳,尽职尽责,在“能力作风建设年”活动中被选树为全市供销社系统先进典型。邵振召一家多年来家风淳朴、乐于奉献,夫妻相敬如宾、尊老爱幼、教子有方,深受单位、邻里和社会的好评。
一、爱岗敬业、乐于奉献
2020年一场突如其来的新冠肺炎疫情,打乱了邵振召全家回老家过春节的计划。面对严峻的形势,妻子李秀文作为医护工作者,积极响应号召,主动请缨,成为市第一人民医院抗击新冠肺炎医疗救治队队员,奔赴市新冠疫情定点收治医院,投入到抗击病毒、抢救生命的最前沿。在妻子奔波“疫”线的日子里,邵振召承担起照顾两个年幼儿子生活的重任,还到社区担任志愿者,受到社区和居民一致好评。妻子李秀文荣获2020年平顶山市“优秀护理工作者”。
二、孝老敬亲、家风淳朴
百善孝为先。邵振召夫妻两人对双方老人十分尊敬和孝顺,经常回去看望、陪伴他们。两个儿子耳濡目染,在家中孝敬父母,尊敬长辈,自理能力强,经常向爷爷奶奶嘘寒问暖,帮忙做一些家务,陪老人聊天,学会倾听,关注他们的感受,让他们享受天伦之乐。
三、家风家教、代代传承
因父母的言传身教,这场疫情也牵动着上小学的大儿子邵熙森的心。想念妈妈的儿子时常关注疫情动态,了解新冠肺炎疫情的严重形势,并将父母所做的一切都看在眼里。他捐出零花钱支援武汉抗疫,并在学校向同学们发出倡议,得到老师和同学们的积极回应与支持,短短2天时间全校师生捐款13万多元,全部捐给了武汉红十字会。平顶山晚报、人民网等多家媒体报道,邵熙森被评为2020年平顶山市“新时代好少年”。
“家和万事兴”。在这个家庭里,家庭成员之间有一个能相互理解、和睦相处生活氛围;有一个积极健康的生活态度;有一个热爱生活、珍惜所有的心态,全家人发自内心地拥护党的好政策,并努力成为文明的传播员、示范者,集聚文明社会的正能量。
邵振召家庭被评为第二届平顶山市文明家庭。